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过年往事

每到年关的时候,偶遇熟人朋友,经常被问及:过年回家吗?我知道,他们所说的家,不是我在西安城里的小家,而是我的山东老家,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这个时候,除了回答他们的问题外,也常常会勾起我的乡思,想起我小时候过年的往事。

小时候,过年是一种幸福的期盼。往往是距离春节还有几个月的时候,便开始掰着指头掐算时间,算计着还有多长时间可以过年,总觉得日子过得缓慢,急盼春节早一天到来。那个时候的年节,对父母来说可能是喜愁参半的事情,既是喜庆的节日,又因为手头不宽裕,齐备节日物品常常捉襟见肘,愁心入眉。但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确是高兴的日子。平时很难穿上的新衣服,过年的时候,父母都会给置办上一套。弟弟妹妹们更是欢喜,因为平日里他们都是捡拾哥哥姐姐的旧衣穿,过年了,父母也会给它们做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衣裳,美的弟弟妹妹们不时地翻开柜子看一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鸡鸭鱼肉,过年期间也不再稀罕,时不时可以打打牙祭,解解馋。更值得高兴的是,过年期间,还有鞭炮可放,对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们来说,那简直是天大的趣事,心里暗暗地乐开了花。

我的老家位于齐鲁东部,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来说,进入腊月,年味就逐渐浓了起来。打扫卫生、购置年货、杀猪宰羊、炸丸子、蒸饽饽、写春联......忙活不停。到了腊月二十三阴历小年,春节的序幕便正式拉开了。二十三,祭灶仙(灶王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我是家中的长子,忙活过年的事情,父母常常会喊上我来打下手。天寒地冻的,我不是很情愿,经常是扭扭捏捏,磨磨蹭蹭的,但也有喜欢的事情,那就是陪着父亲贴春联、放鞭炮。

年三十那天,母亲早早地用面粉熬上一盆糨糊,我端盆,父亲提着凳子,里里外外地贴春联、贴过门钱(一种用红、黄、绿、粉、紫等彩色纸刻制而成,上有吉祥图案和文字,春节时贴于门框门额等地方,以喜迎春节)。大门、二门、影壁墙、粮仓、猪圈、柴房,到处贴的花花绿绿的,年的气氛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我喜欢这种过年的气氛。

到了晚上,父母会炒上一桌菜,许多是平时很难吃到的硬菜,一家人围坐一起,欢欢喜喜地吃饭守岁。这个时候,父亲会倒上几杯酒,自斟自饮。我年龄稍大的时候,父亲也会给我斟上少许酒,让我尝尝白酒的味道,陪他喝上几杯。平时严肃的父亲,这时候和蔼慈祥,拉家常、讲故事、话未来,风趣可爱。听到村里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兄妹几个便放下碗筷,催促母亲赶紧下饺子,拉着父亲到院子当中放鞭炮。

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老家的风俗,初一早上,谁家起得早,就代表着这个家庭的勤劳和福报。于是人们便争先恐后地早起,我记事的时候,凌晨四、五点钟就有人起床了,天未放亮,有人便开始拜年了。

老家人拜年,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家族中的大哥,率领本家族中的同辈男娃,逐家逐户地给长辈拜年,女孩子是不参加这种拜年活动的。你瞧,大年初一的早晨,村头巷尾,街道胡同,一串串的人流鱼贯而行,你来我往,祝贺声此起彼伏,欢笑声不绝于耳。

山东人给长辈拜年,是磕头拜年。众多家族子弟,在大哥的带领下,次序走进长辈家中,一边喊着爷爷(发四声)、嫲嫲(奶奶)、大爷(大伯)、大娘(伯母)给你们拜年了,一边麻溜跪下,一跪一屋子,一跪一天井。老人边说别跪了,别跪了,边下炕去拉你,往你口袋里塞糖果、塞花生、塞瓜子。我小时候,拜年是没有压岁钱的,长辈给些糖果瓜子爆米花便会心满意足了,如果碰巧拿上了一、二块奶糖、酥糖等上好的糖果,更是喜出望外,会炫耀半天。

一般情况下,二三个小时就能拜完年,家族门户多的,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拜完。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你看,一个个急匆匆地跑回家,取出珍藏多日的小鞭炮,拆散,一个一个地仔细数好,放在口袋里,拿上一根燃香,欢欢喜喜地放鞭炮去了。街道上,到处是噼里啪啦的响声,此起彼伏。我最喜欢的是放二踢脚,轻轻地用手捏住,用香头一点,噼、啪,地上一爆,空中一响,神奇、惊喜。有些调皮的小子,也会横放,专打聚堆的小姑娘,吓得她们哇哇大叫。聚堆的大人,他们一般是不敢故意放炮惊吓的,因为若是碰上脾气暴躁的哥哥,会追赶过来,踢上几脚,屁股疼痛难忍。

从初二开始,就要串门走亲戚了。一家人挎上竹篮子,带上饽饽(馒头)、点心,走村访亲,吃喝叙情,一直持续好多天。亲戚多的,有时要持续到月底。老家的风俗,过了二月二,年就算过完了。

这样的年节故事,在我的人生经历中重复了十几次。后来,我到外地上学、工作,融入了城市生活,开始了在城市中过年。城市里的春节,与小时候老家相比,缺失了不少的情味和韵味,大人们不再串门,小孩子不再扎堆,特别是禁放鞭炮以后,过年的气氛更加寡淡。因此,每逢春节,脑海中常常浮现出小时候的年节气氛,回忆起家乡年节的欢乐故事。有时候,也想与子女们唠叨几句,分享一下当年的喜悦故事,但他们城市里出生城市里成长,已经很难理解你小时候的乐趣了。

近几年,随着短信、微信、抖音技术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过节的习俗更是改变了许多。不仅城市里年味寡淡了许多,农村里的年味也在逐渐清淡,一些小时候的过年场景,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我担心,长期这样下去,我们一些好的春节习俗,将会逐渐失传,那将是很令人惋惜的。

随机推荐:
拼图儿童益智 摩托车通用后备箱 mac316 真丝茶歇裙 商场吊灯 财神供奉桌 牛肉干 风干 兔粮 兔饲料 高帮帆布鞋男夏季 导航仪 6分娃娃 中国风手机壳 阿拉斯加幼犬 活体 女斜挎包2019新款 百搭 白醋 杀菌 消毒 家用 儿童牙膏6岁以上 洗漱台 卫生间 幼儿园书包 男宝宝 多孔usb接口 运动内衣 防震 跑步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